(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走进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兰堂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大棚里,一丛丛、一朵朵头顶“黑帽”、身着“雪白长裙”的竹荪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忙碌的村民们穿梭其中,采摘、分拣、搬运、清理……一派繁忙景象。
基地负责人王继光忙得不亦乐乎,他一边指导工人采摘,一边介绍基地的情况。眼下,基地有25个大棚,一棚有12000个棒,一个棒可以采收鲜竹荪半斤左右,预计一年可以种植2到3茬,产量相当可观。
“采摘的时候一定要轻采轻放,千万不能碰伤旁边的竹荪蛋,更不能用力拉,以免伤了下面的菌丝,竹荪长得快,每天都要采2到3次,从竹荪蛋冒出来到采摘,也就是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要是太晚了,就会影响竹荪的品质。”说起采摘竹荪技术,王继光一脸自豪地说,“采后要立即将杆和‘帽子’分开,及时清洗,杆简单冲洗一下就行了,帽子呢?要用温水泡1-2个小时才更好洗,洗后放进烘干机就能得到干品。
竹荪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个大味鲜、营养丰富等特性,浑身上下都是宝,菌冒、菌棒、菌裙都是美味佳品,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颇受消费者青睐。
说起种植技术,王继光介绍,他以前对温湿度掌控不好,造成竹荪出菇慢、大小不一、品相差。后来,颍东区科技特派员和蔬菜专家到基地,从光照补充、控温控湿、增施二氧化碳等技术环节上,对他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竹荪的出菇速度及品质,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眼下产量及效益如何?王继光算了一笔账:一茬能产鲜品3到5千斤,每斤在90元左右,预计一个棚全年产值可达30多万元,去掉肥料、地租、人工等费用,效益相当可观。
“基地能发展这么快、这么好,这都多亏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呀!”谈起公司的发展现状,王继光感激地说,当初建基地时,从土地流转、修路、建棚等各个环节,都是当地政府帮忙协调解决,才有了现在这规模。
“公司效益好了,但咱也不能忘了乡邻。”王继光说,目前,每天来基地务工的有40多人,多的一天能挣100多元。
“在这里干活,离家近,一个月能挣二三千块,既挣了钱,又顾了家,真是两不误呀!”兰堂村村民张启发接过话茬,笑呵呵地说。
“今年,我要把菌种厂、包装车间和移动菇房建起来,带动周边更多乡邻参与竹荪种植,同时,通过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等路径,拓宽销售渠道,让小小竹荪成为村民们的‘致富伞’。”王继光表示。(申金成 宿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