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28日电 题:颜值变价值——走进崇明生态岛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张梦洁
(相关资料图)
万里长江在注入东海前放缓了脚步,泥沙淤积,造就崇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第三大岛。盛夏崇明,江面货船穿梭,水边鸥鹭翔集。践行“两山”理念,崇明正创新生态优势价值实现路径,持续探索把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努力打造长江绿色发展标杆。
近三千只小天鹅刷新纪录
走进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森林湖泊交错分布、虫鸣鸟语蝶舞翩翩。这处长江口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的淡水沼泽湿地,正在积极创建上海首个以生态为特色的5A级景区。
水上森林构成了西沙湿地的独特景观。(李心怡 摄)
生态环境好不好,要看鸟儿往哪里飞、鱼儿朝哪里游。上海市政府印发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到一个特殊指标,到2035年,占全球种群数量1%的水鸟物种数,在崇明要超过12种。
与西沙湿地遥相呼应,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鸟类迁徙路上的“国际加油站”。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曾面临生态危机,除了围垦等人类干扰,还有外来植物互花米草的强势入侵。随着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长江大保护举措落地,东滩的候鸟数量连年攀升。
去年冬天的专项监测显示,崇明东滩观察记录到鸟类300多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2900余只,是当地近20年来最高纪录。目前,崇明东滩已正式成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2022年11月22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新华社记者王翔 摄
每用3度电就有1度“绿电”
位于崇明岛最西端的绿华镇河网密布、水质优良,清水蟹是其特色物产。与寻常蟹塘不同,绿华镇华星村千亩蟹塘的水面上覆盖着连片的太阳能光伏板——这是华电崇明绿华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一期工程。炎炎夏日,光伏板吸收光热转化为电能,也为喜阴的螃蟹提供了更舒适的生长环境。
“该项目装机容量44兆瓦,平均年发电量4576万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3.9万吨。阴凉环境中,螃蟹多蜕一次壳,个头会长得更大。”绿华渔光互补项目负责人曾焘说,目前装机容量81兆瓦的二期项目正在筹建,建成后将成为上海螃蟹养殖中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
与此同时,崇明还因地制宜,利用公共机构、工商业建筑屋顶,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位于港西镇的和睦佳苑小区是上海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项目,88栋住宅楼顶共计安装5548块光伏板,今年6月实现并网发电,预计年均发电量283万度。崇明区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目前崇明全区用电量中,光伏等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已超31%,几乎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和睦佳苑小区的住宅楼顶均安装光伏板并已实现并网发电。(李心怡 摄)
除了光伏项目,近年来崇明还布局长兴岛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推动国内首艘超级电容新能源车客渡船投入运营。探索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迈出坚实步伐。
“五新”产业绿中掘金
统计显示,崇明的森林覆盖率达30.62%,占上海全市森林总面积近三分之一。不仅居民推窗见绿,产业也绿意浓浓。近20年来,崇明区先后关停近千家能源消耗大的重污染企业,大力构建现代新农业、海洋新智造、生态新文旅、活力新康养、绿色新科技等“五新”生态产业体系。
在崇明岛最西端高处俯瞰环岛运河向岛屿深处延伸流淌。(李心怡 摄)
上海宝岛蟹业负责人黄春过去在外地承包水面养蟹,随着崇明启动生态岛建设,他把事业重心迁回家乡。“崇明有咸淡水交接的独特环境,是中华绒螯蟹(即大闸蟹)的发源地。我们联手上海海洋大学团队,运用基因技术不断筛选亲本,正在培育更优质的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打响崇明清水蟹的新招牌。”
以崇明清水蟹、白山羊、沙乌头猪为切入点,崇明立足本地特色种质资源,全力推进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农业科创岛。
“生态岛建设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的开创性事业。”崇明区委书记缪京表示,崇明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逐步探索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新路,为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崇明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