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里说:“术业有专攻”,现在我们也经常听人讲“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可是现实中却每每发现,存在着诸多“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一个人一旦置身于“指挥”之位,就好似“圣人附体”,什么都懂,什么都行,天文、地理、气象、工业、农业、服务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甚至能给钻研某一领域几十年的工作人员提出指导“建议”。
这样的指导“建议”有多大水分?咱不知道,反正人家被提“建议”的人说:这个建议太好了!
(资料图)
真的好吗?
记得看过一个电视剧的片段,大概意思是:一个地方在开会研究“窨(yin)井”的工作,当地的大领导在会议上读稿子读成了“窖(jiao)井”,读了白字,结果台下的记者偷偷发笑,闹出了笑话。
对于“窨(yin)井”还是“窖(jiao)井”的读音都分不清楚,可想而知,对于他们要研究的“窨(yin)井”到底长什么样子,恐怕更难说清楚了,可即便这样,作为大领导,却在台上讲的头头是道,而下面除了一个记者敢发笑,其他人都闭口不言。
这样的外行指挥内行,工作质量有保障吗?
外行人不仅会说出外行话,更可能会作出外行的决策。
因为“无知者无畏”,正常人的思考是:因为我是外行,所以我要多听听内行的意见和建议,多去请教别人,不要随意决策。
现实中却有很多决策者被困于“头衔”,困于“地位”这个所谓的“孔乙己的长衫”里难以自拔,怕别人说自己不行,打肿脸充胖子,反正有“头衔”在,绝对没有几个人敢反驳。于是,有些“想当然”的决策就这样做出来了,却往往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大相径庭。
罗杰·福尔克有一句名言:经理无须在各方面都是专家,但他必须能够理解专家们的意见,必须知道哪些事情是专家们可能做到的,哪些事情是他们干不了的。
很有道理,是不是?
作为一名经理人,一名管理者,未必真的需要什么都懂,,但至少要搞清楚一些“内行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不需要多么专业,至少要做到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情况,就是说“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
另外,尊重客观规律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连客观规律都不尊重,只凭一股热血上涌干工作,那一定是不行的。
客观规律是什么?打个比方:一个正常人的书写速度是每分钟20个字左右,抛开思考时间先不谈,你可以要求他半小时内手写出一篇600字左右的小短文,这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如果你要求他半个小时内手写出一篇万字长文,那就是不讲客观规律,妥妥的官僚主义。
《后汉书》里说:人各有能,因艺授任。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能力,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才能授给相应的职务。由此看来,古人对用人的的见识还是相当到位的。
您说呢?
本文由闲说杂侃原创,相逢即是有缘,还请点个赞,加个关注,共同交流进步。同时欢迎您把本文转发给您的好朋友,一起鉴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